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,隴縣圍繞整縣脫貧摘帽為目標,重點以解決基礎設施建設、產業、就業等問題,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。3月14日,記者就此采訪了隴縣縣長趙甲宏。

記者:請您談談目前隴縣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情況。
趙甲宏:隴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和六盤山片區縣,建檔立卡識別13677戶49479人。經過3年的努力,到2018年年底全縣貧困人口已經下降到1619人,貧困發生率降到1.1%。
記者:隴縣產業扶貧發展情況如何,對貧困戶有哪些帶動?
趙甲宏:經過3年的脫貧攻堅工作,隴縣在產業扶貧上走出了具有特色的產業扶貧模式——菜單式產業扶貧。菜單式扶貧,就是政府搞一個菜單,把全縣的主導產業都列進菜單,扶貧干部和貧困戶一起商量,依托縣上主導產業,看貧困戶喜歡發展哪些產業就選擇哪些產業,然后政府來幫助貧困戶發展,我們把這個總結了一句話叫:政府“配菜”,貧困戶“點菜”,政府部門“上菜”,最后績效考核“評菜”。
記者:2018年6月,隴縣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,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上有哪些做法?
趙甲宏:隴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全國試點,我們的做法第一就是清產核資。把村上所有資源,包括經營性資源、資源型資產都搞清楚。第二是查清人員,股份合作社有多少社員股員必須查清。第三是要確權頒證,把土地確權證發到群眾手里,讓群眾吃“定心丸”。第四是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。所有村成立合作社,政府給村上注入20萬~50萬元的資金,用合作社的資源來吸引股民和社會工商資本參與。
記者:隴縣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,下一步如何做好鄉村振興工作?
趙甲宏:我們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,將扶貧產業做成鄉村振興的大產業。另外,我縣將脫貧攻堅與基礎設施建設銜接,通過貸款對通村公路投資2.8億元,整合其他資金為基礎設施投資10億元。在管理上,采取“1+9”的管理模式,把農村公益性崗位、護林員、公益特崗合并起來實行基礎考核。下一步,我縣將從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著手,加大電商普及。另外,就是對農村環境衛生及農村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。